top of page

走入一个盛开的季节

2025年9月13日-2025年11月1日
艺术家:郭雅格

​策展人:Qinru ZHOU

 

“花卉”与“肖像”作为艺术中最古老且持久的主题承载着重要的意义,在东西方的艺术史脉络中,两者常以交汇和融合的状态出现。然而当下,对于艺术家而言,两者早已从传统象征体系中解放,被赋予了个人化的表达,“以花喻人”的修辞手法就是将公共符号转化为私人的语言。

 

在郭雅格的创作中,“花”与“面”并非我们熟悉的表面所示:“花”从植物学对象转化为时间、记忆与情感的载体;此“面”非具体面孔,更像是一种气质与情绪的化身。雅格笔下的“花”与“面”串联起她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身份思考、离散经历与情感记忆,如同两面镜子般映照出艺术家如何认知和表达内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郭雅格的绘画以一种“存在的状态”与观者相遇的同时也完成了与过去自我的诗意重逢。

 

雅格的创作亦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古人常借花抒情,以花喻人——含蓄和留白向来是中国美学的独到之处。清代文人张潮曾言道:“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在雅格的笔下,花如人——但远不止如此,那些植物总是要在四季轮回之间锲而不舍地开出它们脆弱而美丽的花朵,在这个过程里,你发现了时间的秘密——它原本没有意义,直到死亡的临近予以每个瞬间超越其本身的价值;当一切重获新生,你就能完全地,直接地品尝到生命的丰盈:欲望、孤独、幻想、忧郁、狂喜、坚韧、舍弃、迷失、重逢……这些你以为禁锢着你的其实已经是你生命里最美好的部分。

 

花也好,肖像画也好,都不过是艺术家在向你勾勒她生命的某个时刻和某个部分。所以雅格画中的肖像总有一种难以言明的神秘气质,看得久了,深藏在这些面孔背后的,更深远的,更古老的,更非人性的一面就会向你展露,且无比坦陈。

 

今年是雅格离开中国到英国的第十年。时间的跨度很长,但回望已是昨日。艺术家“借花喻人”,喻的也不过是在岁月里迷失又重逢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她就这样继续朝前走,直到走入一个盛开的季节。

© 2025 by 库比森画廊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